期刊专题

10.3969/j.issn.1671-5365.2006.08.003

"即心即佛"到"非心非佛"的理论意义

引用
佛学由于自身带有否定性的特点,一开始就有回避稳定,消除差别的理论取向.随着佛学初期的此岸与彼岸外在世界的二元对立逐渐内化为内心的迷悟时,垢净二元矛盾在"心"的形式下获得了某种统一.而当说明人成佛的可能,树立人成佛的信心时,则必然强调众心皆有佛性的必然和一阐提皆可成佛的实然,推导出本心澄明自足与佛性相同的本心论.但将自心与佛心等同时,为了解决垢染与佛性的关系问题,又引入了大乘空宗"双方泯灭"的方法.而这正是"即心即佛"到"非心非佛"命题转变的内在的原因之一,受此命题的影响而产生的对"空"的追求,反映在修持上,突出不可执着的特点,得出一切都是因传施教的法门.本文拟从此角度进行一定的说明.

心、空、二元对立、佛、无

6

B94(佛教)

2006-10-1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3页

11-13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宜宾学院学报

1671-5365

51-1630/Z

6

2006,6(8)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