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契约理论在高校学生管理中运用的可行性研究
心理契约理论的产生与发展为组织实施更加柔性化的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而心理契理论盛行的背后又可以从制度经济学、组织管理学、社会心理学和公平理论等角度去追溯理论根源。本文基于前人大量理论研究构建了心理契约运行机理模型。心理契约理论应用于高校学生管理中具有现实意义,心理契约是正式制度的补充,可以使学生管理由外围控制转向心理引导,也降低了管理成本,改善了师生关系。高校柔性管理的呼声、人的主体性需求、师生素质及校园文化建设的成熟都为心理契约的实施提供了滋润的土壤。
心理契约、学生管理、可行性、意义
G647(高等教育)
2014-03-2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4页
3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