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6068/j.1000-1824.2020.04.024
临床医学生流行病学课程教学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流行病学是研究疾病和健康状态在人群中的分布及影响因素,以及制定和评价预防、控制和消灭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是预防医学领域的一门重要学科,也是衔接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的桥梁.流行病学课程学习对于临床医学生而言除了培养以预防为主的重要思想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外,还可用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等提高临床诊断与治疗水平.目前,临床医学专业的流行病学课程中课时安排较少,理论性讲授内容较多,而学生对流行病学课程的重视程度及学习热情不高,这些均直接影响着教学效率.如何引导临床医学生掌握流行病学研究方法,激发出学习热情是任课老师的目标及任务[1].流行病学是在不断地同危害人类健康的严重的疾病进行斗争中发展起来的,它除了应用于传染病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及采取防制措施,又应用于研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糖尿病及伤残等.流行病学是随着社会的变化以及与流行病学相关的新疾病和新学科的出现而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2].本研究通过对延边大学医学院2017级临床医学专业流行病学课程教学的现状调查,分析了临床医学专业流行病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旨在为流行病学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依据.
流行病学、临床医学专业、现状调查
43
R181(流行病学与防疫)
2021-04-1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3页
318-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