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西地区与峨眉山玄武岩有关的铜矿背景分析
新元古代-晚古生代是贵州省重要的沉积时期,海西晚期-印支运动中多期次大规模玄武岩喷发和辉绿岩侵入,拉开了内生成矿序幕,形成了下伏茅口组和上覆乐平统沉积建造的中低温背景,随着燕山运动产生的东薄西厚和北西向以紫云-垭都深断裂为主的构造体系,诱发了"加厚旋涌"效应,即黔西较东部地区地壳明显加厚,深切了软流圈改变了软流圈运动方式,伴随强烈岩浆活动和大规模成矿物质上涌,在有利成矿环境中与碎屑岩-碳酸盐岩建造中完成各种成矿作用;同时其中低温成矿背景,限制了Cu元素的活化运移,不利于大规模与玄武岩有关铜矿的形成,而利于对温度要求不高且易于活化运移的成矿元素,成为贵州重要中低温内生矿产集中区.
峨眉山玄武岩、热液型铜矿、加厚旋涌、黔西地区
35
P618.41(矿床学)
贵州省科技计划项目;中国地质调查局全国海陆成矿图件编制更新项目
2020-04-2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8页
85-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