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673-1662.2013.06.011
军校学员心理韧性研究述评与展望
心理韧性(resilience),又称心理弹性、压弹、复原力或抗逆力等,指心理功能未受到曾经经历或正在经历的严重压力/逆境的损伤性影响,甚至愈挫弥坚的心理发展现象[1]。关于心理韧性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至80年代,是心理学界研究心理发展和个体成长的新动向[2]。心理韧性研究的兴起和发展改变了人们对压力/逆境的传统认识,强调以积极的角度认识处于压力/逆境中的个体成长与发展。<br> 心理韧性最初是研究那些身处负面环境(父母患病、家庭破裂、经济贫困等)的儿童没有如人们预期的那样被逆境打倒,反而发展成为“有信心、有能力、有爱心”的人的现象[3]。近年来,心理韧性的研究对象范围呈现扩大化趋势,逐渐转向处于压力/逆境中的群体,如留守儿童、贫困大学生、老人、农民工、残疾人、灾难经历者、运动员和军人等特殊社会群体。
军校学员、心理发展、韧性、压力、个体成长、特殊社会群体、经历、贫困大学生、心理功能、心理弹性、留守儿童、经济贫困、家庭破裂、对象范围、运动员、损伤性、农民工、扩大化、抗逆力、复原力
G64;C91
2013-12-1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2页
386-3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