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10.3969/j.issn.1002-462X.2014.07.007

“因公”腐败及其防治的系统机制:一个分析框架

引用
在传统的反腐败研究中,腐败行为总是被限定在谋私利的视域内,但在反腐败实践中,“因公”而生、“因公”而行的腐败现象在中国已非个案,并呈现出日益显性化的趋势.“因公”腐败是近几年出现的新型腐败现象,相比于传统腐败,“因公”腐败表现得更深化、更隐蔽,这使得人们对于其表现形式、运行规律的认识和理解存在着模糊性、争议性,至今,人们也没有在学术上给予清晰的界定.因此,如何科学界定这类非传统腐败的内涵,寻找其背后的体制链条,并提出切实可行的防治之策,已经成为中国反腐败学的新课题.公务潜规则是滋生“因公”腐败的主要因素.当前,中国的行政部门在行政立法、行政审批和评估考核等基本职能领域,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各种潜规则的干扰,这不仅滋生了“因公”腐败现象,而且形成了“郭京毅模式”“驻京办”模式、交换支持模式等多种“因公”腐败模式.通过分析不同模式的“因公”腐败现象,研究者可以发现,“因公”腐败蔓延的逻辑机理表现为一条清晰的制度生态链:相机授权——政绩激励——行政交换——软预算约束——公务贿赂.因此,只有从建立健全制度化授权机制,做实任期预算平衡、强化预算“硬约束”,改善任期政绩激励和官员晋升考核机制等方面入手,才能建立消解“因公”腐败的“动力—压力—能力”三位一体的系统机制.

“因公”腐败、公务潜规则、制度寻租、制度化授权机制、反腐败研究

D630.9(国家行政管理)

2014-08-2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7页

45-51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学习与探索

1002-462X

23-1049/C

2014,(7)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