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空间视域下就地城镇化的实践逻辑研究——兼论制度红利型就地城镇化
如何基于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的双轮驱动,构建城乡融合发展的空间格局并完善小城镇经济社会服务功能,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就地城镇化,兼具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小城镇战略的理论谱系指出,新时期就地城镇化是小城镇战略在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双轮驱动下的理论演化与实践创新.同时,以新乡市“人地挂钩”的政策运作和社会资本代建的集聚提升为例,提出制度红利型就地城镇化理论模式,从动力机制、空间模式、实现路径等维度指出其与制度投入型、政府主导型、行政驱动型等既有理论模式的差异性特征,如动力机制的科层传导性、空间模式的镇村衔接性以及实现路径的双向互构性等.制度红利型就地城镇化在实践中也面临不同程度的挑战.例如,制度红利消失后基层社区发展资金的长效保障机制不健全,以及农业转移人口就地市民化进程中职业转换、技能培训、社区心理等体制机制不完善.因此,制度红利型就地城镇化应当在科学有效利用制度红利的同时,积极构建农业转移人口就地市民化进程中的职业体系、生活方式、社会心理等长效保障机制.
新型城镇化、就地城镇化、人地挂钩、制度红利
F291(城市与市政经济)
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乡村振兴背景下新型农村社区变迁及秩序重建研究”2018SJA0195
2019-12-1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7页
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