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物史观的现象学环节——论置身性历史实践
从置身学角度来说,现象学从一开始就把握了个体的置身性,发展为置身性交往.唯物史观与现象学在此方面具有相似性:其一,历史的前提,现象学“活的当下”正代表了唯物史观所体现的有生命的历史场域的当下;其二,历史的主体,现象学的“交往—主体间性”可谓启发于唯物史观的社会关系主体;其三,历史的目的,现象学的“生活世界”无疑是受到唯物史观的自由社会的影响;其四,历史的实践,两者都以活生生的具有置身性特征的场域作为实践的前提条件.不同之处是,现象学在先验意识主导下无法把握既具有历史性又具有现实性的社会化的置身性实践,导致客观化努力的失败.在历史的运动方式上,唯物史观注重于经由反思与批判的那个不断生成的高度社会化的历史运动,但现象学历史却只能停留于个体与个体主体之间的内主观意识的运动,“共当下化”是意识性的而非现实性的.在现象学中,历史只能“袭来”;在唯物史观中,历史才能“到达”.
场域、置身性、实践、现象学、唯物史观
B01(哲学基本问题)
江苏省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唯物史观范式创新与当代形态研究”15ZXC002;南京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科建设教师重点项目“马克思主义置身学研究”SZJJ2017001ZD
2019-04-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8页
5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