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基层官员“微腐败”的生成机理、发展逻辑及其多中心治理
随着我国反腐工作向纵深发展,基层官员“微腐败”问题开始进入公众视野.从生成机理上看,我国基层官员从权力的支撑、物质的吸引、心理的诱导、动机的触发、“同盟”的达成以及腐败的发生等六个维度经历了“微腐败”潜藏期、“微腐败”酝酿期和“微腐败”激发期三个阶段,其“微腐败”呈现出纵深倾向和规模倾向的“裂变式”扩散的发展逻辑.同时,我国基层官员“微腐败”还由于法律失位、监督失效以及制度失灵而陷入治理困境,因此,必须在法律规定框架下构建以党委为核心、以政府为主导、以基层群众为协同和以基层社会组织为支撑的多中心反腐模式,并且应在各主体相互平等、彼此配合以及动态协同基础上根治基层官员“微腐败”,形成良性的动态腐败治理机制.
基层官员、“微腐败”、生成机理、发展逻辑、多中心治理
D601(政策、政论)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11JZD030;中共中央编译局社会科学基金招标重点项目“中国城市边缘区治理过程中地方政府社会管理创新研究”12ZBA04;吉林大学廉政建设专项研究课题“高校领导干部不敢腐、不能腐、不易腐综合治理机制研究”440020031326
2018-08-2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7页
5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