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674-6317(j).2014.03.013
打比方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计算机有许多生硬、枯燥的专业用语。这些对于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小学生来说,往往理解起来似懂非懂,教学效果欠佳。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能根据学生年龄的特点,适时借用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对计算机打一些通俗的比方,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生动,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br> 小学信息技术教材、教参上打比方的例子并不多,教师在备课时应该有意识地发掘素材,并且把平时积累的打比方的素材有准备地引入课堂。否则,只凭课堂上的灵感,随便举例,打比方,是不会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的。在发掘打比方素材时一方面要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关注学生的生活情况,了解学生的生活经历,从学生的身边寻找打比方的对象,用学生比较熟知的事物或知识,在课堂上引入,来引起学生的共鸣,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要掌握学生的认知程度,在学生的认知层面上发掘打比方的对象。不可举一些学生比较陌生或有认知难度的对象,造成学生学习的二次困难,反而得不偿失。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打比方
G623.58;G40-057;G762
2014-05-1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页
1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