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6-284X.2016.08.011
玩转“思维导图”,助力小学习作“三级跳”--以“读后感”教学为例谈学生习作思维能力的培养
最近,笔者有幸拜读了顾振彪先生的一篇关于习作教学的文章。顾先生明确指出当前习作教学最大的问题就在于教师过多地关注学生“言语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思维能力”的训练,这直接导致了很多学生在习作过程中出现“语言脱离中心,层次混乱不清,有话说不出,说出也混乱”的现象。美国教育专家西奥多海伯也曾说过:“要想把习作写清楚就必须想清楚;要想写得充分,就必须想得充分;要想写得实在并富有想象力,那就必须在思想上想得实在并展开丰富的想象。”由此可见“思维能力训练”也是习作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那如何在习作教学中实现“思维”和“言语”并重呢?笔者尝试把“思维导图”引入课堂,鼓励学生们通过绘制思维导图,理清习作思路,降低习作难度,轻松跨越从“写得出”到“写得好”再到“写出个性”的习作教学“三级跳”。接下来,笔者以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读后感”教学为例谈谈如何在习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言语思维能力。
思维导图、学习、三级跳、读后感、习作教学、学生习作、思维能力训练、丰富的想象、言语能力、培养学生、教育专家、关注学生、想象力、苏教版、中心、语言、思想、思路、目标、美国
G63;G64
2016-08-0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2页
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