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妙过渡课堂融融
我常常思考:为什么名师的每一节课都如行云流水,天衣无缝?细细想来,发现他们都有高超的“架桥搭梯”的艺术,即善于精心设计和运用课堂过渡语,让课堂有一种美的享受!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课堂上学生的脑力劳动效率。”听名师的课总是令我们回味无穷,其中很大的一个原因是他们的语言表达充满了魅力,能滋润学生的心灵,能引导学生走进课堂。切斯特菲尔德说过:“工作中最重要的是提高效率。”教学工作也不例外。40分钟的课堂教学,注重多信息、高密度、快节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人情入境,
进课堂、引导学生、苏霍姆林斯基、劳动效率、学习积极性、精心设计、美的享受、语言修养
G642.3(高等教育)
2012-12-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2页
6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