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9-2544(y).2015.03.010
关注言语形式读活寓言故事--《亡羊补牢》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br>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三组第9课。
<br> 【设计理念】
<br> 语文教学不应过多地进行内容的分析,应关注文本语言的形式。寓言故事语言简洁,内容富有情趣,它通过假托的故事或拟人手法来说明某种道理。学生读来兴趣盎然,并且寓意自然流露。《亡羊补牢》的开头与结尾其实就说清了这个成语故事,为什么要在中间加入街坊的劝告、养羊人的不听劝和再次丢羊的经过,明眼的人一次丢羊就会及时修补羊圈,难道这个养羊人真的这么愚蠢?不是的,作者故意安排这样的情节,一是增加故事的情趣,二是通过不听劝的后果衬托听劝的重要,以此来丰富寓意。通过先学开头和结尾,理解“亡羊补牢”的意思,初明寓意后,再与有了中间部分后的寓言故事比较,发现文本语言的写作特色--增加情节的趣味性,夸张性,因而明白寓言故事揭示的寓意就更深刻形象了。
言语形式、寓言故事、文本语言、开头和结尾、自然流露、语文教学、养羊、写作特色、设计理念、教学内容、人教版、趣味性、夸张性、学生、形象、兴趣、手法、街坊
I20;G42
2015-04-0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2页
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