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势而『为』巧整合精准采『点』深思辨——以《分数的初步认识》单元统整为例
错例:把2个相同的面包平均分给3位同学,每位同学分到这些面包的( ).
这一类型是学生熟悉得不能再熟悉,却又"反复受伤"的题目,甚至到了毕业考试,正确率仍不容乐观.笔者曾对本校五六年级的学生做过调查,错误率分别高达58.6%和32.9%,在访谈中笔者还发现两个现象:一是找不准单位"1".但当教师在"这些面包"下面划出横线,标上单位"1"时,有超过25%的学生发现了自己的问题,并能迅速答对.二是低阶思维.回答正确的部分学生,机械记忆教师传授的"秘诀":有单位名称的是把数量分一分,没有单位名称的是把单位"1"平均分.那么,怎样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特征出发,合理、有序地设计立体式的教学活动,在三年级初识分数时上好"种子课"呢?笔者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抓住核心本质,探究深度学习.
2021-10-1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4页
1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