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6806/j.issn.1004-3934.2020.06.022
外周血miR-24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分析外周血miR-24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预后的相关性分析.方法 收集2017年5月—2018年5月入院就诊的AMI患者92例,根据临床诊断确定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39例、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患者53例,另选取非冠心病患者34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法检测患者外周血中miR-24水平,比较分析AMI患者miR-24水平与心功能指标的相关性;随访至2019年5月31日,分析AMI患者出院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与外周血miR-24水平的关系.结果 STEMI组患者外周血miR-24水平显著低于NSTEMI组和对照组,高敏肌钙蛋白(hs-cTnT)、肌酸激酶(CK)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显著高于NSTEMI组和对照组(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AMI患者外周血miR-24水平分别与hs-cTnT、CK-MB及CK水平呈负相关(均P<0.05);随访结果显示,AMI患者出院后有38例出现MACE,占比41.30%;MACE患者miR-24水平显著低于无MACE者(P<0.05);当外周血miR-24≤2.37时,预测患者出现MACE的曲线下面积为0.817,95%CI为0.722~0.890.结论 外周血miR-24水平在AMI患者中异常降低,可作为预测患者预后的潜在血清标志物.
急性心肌梗死、miR-24、心功能指标、预后
41
陕西省重点研发计划2016ZDXM-SF-078
2020-08-2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5页
650-6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