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6806/j.cnki.issn.1004-3934.2018.02.007
2016年欧洲心脏学会心房颤动患者管理指南解读
1 心房颤动的发病机制
在选择治疗方案的时候,应考虑引发心房颤动的主要机制.不同的病因(糖尿病、心力衰竭、肥胖、冠心病、高血压、年龄老化、遗传因素)可以引起一系列复杂的病理生理改变,包括牵张引起的心房纤维化、收缩力降低、脂肪浸润、炎症、血管重构、缺血、离子通道功能异常和钙电流不稳定等.这些病理改变使异位起搏点和传导紊乱加重,使心房颤动更易进展或维持.同时,这些变化也促进了高凝状态的形成.例如,收缩力下降导致局部内皮切应力下降,使纤维酶原激活抑制物表达增加;缺血引起的炎症使内皮黏附因子表达增多和内皮细胞脱落,导致组织因子暴露于血流中.心房颤动患者发生的这些病理改变,使他们更容易形成心房血栓.心律失常性疾病有进展的特性,所以心房颤动心律也促使上述病理机制进一步恶化,造成恶性循环.
39
R54(心脏、血管(循环系)疾病)
2018-05-0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5页
160-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