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9865/j.cnki.xxdj.2022.07.016
基于社会运行视角的"大思政课"形态优化
从实施主体、空间场景、互动形式等维度综合来看,"大思政课"以思政课程为基础形态,以生活实践为拓展形态,并最终熔铸于社会运行的泛在形态."大思政课"的思政课程形态以思政课教师为实施主体,以思政课堂为基本空间,以基于社会现实的理论阐释为主要实践互动形式.生活实践形态以辅导员等思想政治工作者为实施主体,以社会现实中的具体场景为主要空间,以学生亲身参与、具身体验为主要形式.社会运行形态以思想政治工作者、宣传思想工作者、先进典型、主流媒介等为主导的社会全员为实施主体,以社会生活全域为空间,以基于学生置身社会运行中的亲身感知进行思想引领和价值引导为实践方式.三种形态有机联结、逻辑递进、融合共生,共同铸就了善用"大思政课"的理路遵循.
社会运行、"大思政课"、基础形态、拓展形态、泛在形态
G641(高等教育)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理论宣传专项课题媒体融合时代的青年理论传播模式与效果研究项目
2022-04-2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5页
67-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