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2-2295.2013.05.031
谬误为什么会有说服力
新闻评论教学,在讲到逻辑论证的时候,笔者感到最难的,不是引导同学从形式逻辑的原理和规范出发,构建或理解一段论证,而是如何面对在实际作品中出现,甚至在非评论性作品和日常生活话语中出现的那些并不符合逻辑规范的论证.严格说起来,它们有的其实正是按照逻辑规范应当被看作”谬误”的东西,但我们却难以消除它们对学生的潜在的说服力,乃至它们在整个社会中的说服力.简单地指出这些谬误的”形式因素”,恐怕也难以消除它们的实际影响.我觉得,应当掉转一个角度——从接受一方的角度,发现和理解这些话语产生说服力的原因.这就需要讨论,甚至争辩.”如果个人都能造汽车,那么我们国家还生产不出一流的汽车吗?”——这是多年前是一位自己在家里出一辆能开、能跑的汽车的辽宁农民刘声说的话.①笔者曾要求同学根据这位农民造汽车的报道写一篇评论.其中一篇同学习作就引用了上面那句话,用来论证其批评中国汽车工业”没有志气”的论点.
汽车工业、逻辑规范、逻辑论证、作品、形式因素、形式逻辑、新闻评论、生活话语、农民、评论性、中国、原理、学习、学生、生产、批评、辽宁、教学、国家、构建
G0 ;DF0
2013-06-1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2页
8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