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媒介化都市生存”到“可沟通的城市”——关于城市传播研究及其公共性问题的思考
本文系统梳理并评介了城市传播研究的发展,归纳出“媒介化城市”和“可沟通城市”两个不同的研究取向:现代化取向和公共性取向,归纳了“媒介化都市生存”概念下的六个主要研究视角.本文还对韦伯、施坚雅等西方学者关于中国城市问题及城市传播的研究提出了批评,阐释了中国城市传播研究的复杂性和独特性.本文进一步结合广东的典型例证,提出在中国新型城市化的进程中,需要给予严重关注的是“社会鸿沟”问题,因此,要从“媒介化都市生存”走向“可沟通的城市”的建构.可沟通的城市,不是单指城市的媒介化水平,而是指在数字化信息网络建构新型城市的基础上,如何推进社会变革,弥合“社会鸿沟”,真正形成可沟通的城市社会,使这样的城市成为基于文化认同的社会共同体.
城市传播研究、可沟通城市、媒介化都市生存
21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农民工文化需求与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研究”12
2014-05-2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4页
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