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电话在我国农村地区的扩散与使用
近年来,移动通信在我国农村实现了飞速发展,但迄今为止有关移动电话在农村地区的扩散与使用研究尚付阙如.本研究以”主观需求”论和”创新扩散”论为基础构建研究框架,通过对湖北省三地农村的问卷调查,考察了我国农村居民移动电话的采纳和使用的现状及其内在机制.调查于2005年8月进行,回收有效问卷648份.调查发现,在农村成人群体中移动电话的采纳者、潜在采纳者和非采纳者分别为59.6%、18.8%和21.6%.多元阶层回归分析表明,农村居民的人口变量、行为变量(大众媒介使用、人际交往、创新传播科技采纳)和心理变量(对移动电话技术特征的主观认知、对移动电话流行程度的主观认知、对移动电话需求的主观认知)可在相当程度上预测其移动电话的采纳和使用.总体上言,人口变量的解释力最强,行为变量次之,心理变量的解释力最弱.本研究对这一与过往研究结论迥然相异的传播科技扩散与使用模型做了特别探讨.
移动电话、农村地区、主观认知、行为变量、心理变量、人口变量、农村居民、传播科技、解释力、问卷调查、移动通信、使用研究、使用模型、人际交往、内在机制、流行程度、科技扩散、技术特征、构建研究、大众媒介
13
G22(广播、电视事业)
2007-07-2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4页
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