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参政会冲突与虚构的“汪派分子”——政治视角下的“与抗战无关”论争
1938年12月1日,梁实秋在《中央日报·平明》副刊发表《编者的话》.此后,罗荪等作家将梁视为鼓吹文学“与抗战无关”论者加以批判,发表多篇批评文章.面对批评,梁实秋始终认为自己并没有“说错话”,强调其主编期间发表的“与抗战有关”的文章占了十之八九,“与抗战无关”文章只有十之一二①.之所以众多批评者判定梁实秋主张文学“与抗战无关”,与当时的政治环境和对时局的判断紧密相关.同年11月,作为国家社会党代表的梁实秋,在国民参政会上因“陈嘉庚提案”表决时未举手,与中共等多方发生争执,被认为是妥协主和的“汪派分子”.这一印象导致其发表《编者的话》后,被断章取义,引发论争.这场影响深远的文学论争缠绕着多起政治事件,政治因素对论争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影响.
国民参政会、与抗战无关、政治视角
I109.5;K265;D693.74
2018-08-3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8页
7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