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耳恭听:媒介史书写中的“声音”问题
基于认识论的准确性要求,传播的基本隐喻是视觉.新闻/媒介史的书写一直是以视觉/眼睛作为预设性的、不言自明的前提框架,这种书写方式会带来历史的遮蔽,而从声音呈现的媒介史可能具有不同的面貌.立足于媒介的视野,本文尝试提出声音研究的两种可能路径.一是声音及其物质性如何重塑人的知觉系统,从而与新的时空感交织在一起;二是从形式入手,聚焦声音装置所生成的“事件”,研讨各方怎样形成聚集,生成连接.从这两个研究路径来观察“听觉/声音”与社会的相互构成,或许可以打开媒介史的新的视角,即声音所形塑的人性、所构成的人,以及所生产的社会现实,甚至社会文明究竟是什么.
媒介史、声音、时空感、物质性、事件
G206(信息与传播理论)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5YJC860044
2020-05-1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9页
8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