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雅俗之争":"武器论"与中国摄影观念的范式转移
自19世纪中叶以来,中国人逐渐接触摄影并开展了民族性的摄影活动.由于机械性和作为肖像记录的功能性,摄影最初被称为"照小像",不登大雅之堂.以刘半农为首的画意摄影倡导者,采用中国画论当中的"写意"传统对摄影进行了"雅俗"的判分,建立了以中国画论为基础的摄影理论,提升了摄影的艺术地位.但作为复制技术,摄影对艺术品原真性的消解本身就带有大众文化的特质,采用画论传统对摄影进行"雅俗"判分仍是将其禁锢于传统艺术中绘画附属者的地位.上世纪三十年代,在风起云涌的左翼思潮影响下,沙飞提出"摄影武器论",并在中共领导下创办《晋察冀画报》,开展系统的摄影实践,采用政治的"进步"与"反动"而非"雅俗"的标准判分摄影实践,完成了中国摄影史的一个重要转折.
画意摄影、刘半农、郎静山、沙飞、摄影武器论、晋察冀画报
G206(信息与传播理论)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观念结构与演进研究"18CXW002
2021-08-1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2页
8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