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嘲笑”即礼遇:偶像“出圈”的传播研究——基于洛文塔尔社会心理学接受理论的分析视角
长久以来,对大众娱乐现象的研究多放置于文化工业、消费社会或亚文化研究范式中,以偶像符号或粉丝群体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考察,忽略了作为更为普遍的娱乐消费者大众群体(非粉丝群体)的存在.本研究通过网络观察和深度访谈的方式,采用洛文塔尔社会心理学接受理论的分析视角,以公众的反应与接受态度为切入点,从社会的制约因素和个体接受的社会心理因素方面对当下偶像“被嘲”现象进行释读.研究发现,新一代有闲阶级的崛起已摆脱以往对追星盲目热情和非理性的状态,公众对只提供“表层审美”的流水线模式下的造星工业也渐露审美疲劳之态,这两者构成新的时代特征为偶像“被嘲”埋下了伏笔;公众心理层面,偶像人设营销、夸大吹捧等运作方式招致公众对“真实” “完美”等设定的反感与麻木, “苦饭圈久已”的网络舆论境遇激发公众对偶像幻象再戳破的快感享受.在娱乐工业朝向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迈进的新阶段, “嘲笑”“出圈儿”等偶发现象将大众文化突破“饭圈”放置于更广泛的社会层面,是大众给予当今工业化造星模式的提醒,也是双方进行对话的契机与可能.
嘲笑、出圈儿、洛文塔尔、接受理论、文艺传播研究
G206(信息与传播理论)
2020-10-2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0页
85-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