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2095-4018.2020.03.010
早期中国电影中的国家形象书写变迁(1920-1949)
作为工业与文化联姻的文化制品,电影在中国诞生的初期就面临着资金、人才、技术、播映等多重现实困境的考验.在内外部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中国电影以被迫性海外输出为突破口,以海外华人为主流受众,构建起早期海外传播的现实路径,从而自觉不自觉地塑造出古典中国的文化形象.十四年抗战期间,"孤岛"的沦陷与电影工业的迁徙相同步,在内容娱乐化、政治隐喻性的逼仄表达空间中传统道德形象在影像世界中获得有限的表现和诠释.烽烟四起的解放战争年代,东北电影制片厂与上海电影基地南北呼应,共同书写了救国图存的国民众生相.尽管早期中国电影在发展道路中筚路蓝缕,但家国同构的文化形象始终伴随着电影创作的每一段发展进程,奠定了中国电影美学传统的同时,也一定程度上拼凑起可供读解的关乎国家形象的影像记忆.
早期中国电影、国家形象、海外传播、民族影像
G210(新闻学、新闻事业)
2020-09-2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7页
7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