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3-1286.2015.05.004
微电影院弱势群体信息表达的“心”途径
微电影是一种“身体在场”的媒介形式,具有白描式、纪实性、互动性等特点,普通人皆可通过微电影进行草根秀,从而实现个性化的利益诉求及情感表达。弱势群体是大时代背景下的脆弱群体,原本微弱的声音通过微电影可产生一种放大效应,从而激发受众的广泛互动和深层共鸣。通过探索微电影传播要素与弱势群体信息表达之间的内在逻辑,发现弱势群体借助微电影进行信息表达是基于以下三种理论解释:一是共享理论下个体感知与集体意识的消融;二是镜像呈现下的工具理性和社会认同的双路径;三是心理资源负载下的心理容忍和社会融入。这三种理论可以解释微电影让弱势群体的信息表达具有积极的意义,从而满足弱势群体的多重心理诉求,这种积极的传播效应会促进弱势群体向常态社会群体流动。
微电影、弱势群体、信息表达
C91;R13
作者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网络传播语境下弱势群体的信息表达及引导机制研究”11CXW037;江西省社科规划项目“网络背景下新生代农民工精神需求现状及心理疏导机制研究”12SH15
2015-07-2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6页
2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