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9368/j.cnki.2096-1782.2022.05.107
养血清脑颗粒联合倍他司汀治疗血虚肝亢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疗效
目的 探讨对血虚肝亢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采用养血清脑颗粒+倍他司汀药物完成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86例血虚肝亢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组(采用西医常规对症支持疗法+倍他司汀药物治疗)和研究组(采用西医常规对症支持疗法+倍他司汀药物+养血清脑颗粒治疗),各43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恶心、呕吐)总发生率、椎基底动脉[左椎动脉(LVA)、右椎动脉(RVA)、基底动脉(BA)]血流速度.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7.67%)高于常规组(8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467,P<0.05);研究组患者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98%;常规组患者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6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00,P>0.05);治疗前,研究组患者 LVA 为(23.15±2.46)cm/s、RVA 为(22.13±2.69)cm/s、BA 为(25.77±2.57)cm/s,常规组患者 LVA 为(23.32±2.31)cm/s、RVA 为(22.49±2.45)cm/s、BA 为(26.05±2.32)cm/s,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30、0.648、0.530,P>0.05);治疗后,研究组 LVA 为(26.69±0.22)cm/s、RVA 为(26.13±0.35)cm/s、BA 为(28.46±0.35)cm/s,常规组 LVA 为(24.63±0.25)cm/s、RVA 为(24.43±0.51)cm/s、BA 为(27.35±0.25)cm/s,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563、18.022、16.922,P<0.05).结论 养血清脑颗粒+倍他司汀药物有效应用,可明显增强患者治疗效果,并且不会导致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增加,有效提高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促进血虚肝亢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整体治疗水平、预后水平提升.
血虚肝亢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养血清脑颗粒、倍他司汀、疗效、不良反应、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
7
R255.3(中医内科)
2022-06-2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4页
107-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