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10.19368/j.cnki.2096-1782.2021.24.076

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后皮肤温度变化及其对臂丛神经阻滞效果的评估价值

引用
目的 分析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后皮肤温度变化及其对臂丛神经阻滞效果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择2020年7月—2021年7月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上肢取内固定手术的患者62例,患者在超声引导下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观察不同时刻皮肤温度、疼痛程度,依据T10时拇指远端温度绘制ROC曲线并计算AUC.结果 入选的62例患者中,1例女性患者臂丛神经阻滞后头晕,1例男性患者因臂丛神经阻滞效果不佳,被剔除,共有60例患者纳入该研究.在T2、T5、T10时间点,患者患侧拇指远端温度明显高于同侧T0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T2时患侧拇指远端温度已明显高于同侧T0时及健侧上肢的T0时温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健侧拇指远端温度T10时明显低于T0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T2、T5、T10时点,患侧拇指远端温度分别为(36.33±0.41)℃、(36.42±0.36)℃、(36.72±0.44)℃高于健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725、4.977、124.435,P<0.05);依据T10时的拇指远端温度绘制ROC曲线并计算AUC,ROC曲线结果显示,拇指远端温度的AUC为0.89,拇指远端温度的最大约登指数为0.65,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8.31%和86.74%.结论 臂丛神经阻滞后患侧皮肤温度升高,通过测量皮肤温度变化能够对臂丛神经阻滞效果进行评估,敏感度及准确率较高,有利于为上臂手术的术中及术后镇痛管理提供参考.

上肢取内固定术;臂丛神经阻滞;红外热成像;皮肤温度变化;阻滞效果

6

R59(全身性疾病)

2022-03-1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4页

76-79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系统医学

2096-1782

10-1369/R

6

2021,6(24)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