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9368/j.cnki.2096-1782.2020.03.010
介入支架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分析介入支架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6月—2019年6月48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意愿,将患者划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各24例.对照组运用药物治疗手段,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介入治疗,对比对照组与实验组治疗前后各动脉Vs的比较、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认知功能评分、蒙特利尔认知评价量表.结果 对照组治疗前颈总动脉、颈内动脉、椎动脉、基底动脉Vs为(157.4±51.0)cm/s、(246.5±59.0)cm/s、(199.7±49.5)cm/s、(225.4±51.6)cm/s,治疗后是(151.0±52.4)cm/s、(247.7±55.1)cm/s、(196.4±50.6)cm/s、(207.3±50.6)cm/s,实验组治疗前的各项指标是(156.4±40.6)cm/s、(244.7±61.5)cm/s、(200.5±54.1)cm/s、(225.4±50.2)cm/s,治疗后的指标分别是(95.6±30.0)cm/s、(110.6±32.6)cm/s、(87.1±26.5)cm/s、(97.1±31.3)cm/s,两组治疗后的颈总动脉、颈内动脉、椎动脉、基底动脉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实验组治疗后的NIHSS评分低于治疗前,MMSE评分、MoCA评分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032,P=0.004),治疗后实验组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MMSE评分、MoC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介入支架对缺血性脑血管病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患者的脑供血不足状况获得明显缓解,出院时间提前,生活质量优良,相较于药物治疗手段而言,该种治疗方法获得患者的广泛认可,值得在临床中被广泛推广.
介入支架、缺血性脑血管病、神经功能
5
R445.1(诊断学)
2020-05-2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3页
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