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作家新作中的空间悖论——以《文城》《一把刀,千个字》《暂坐》为例
从地域空间层面对当代小说进行考察是重要的研究角度,小说所具有的虚构性和主观性并不会阻碍分析,相反,"文学作品的'主观性'不是一种缺陷,事实上正是它的'主观性'言及了地点与空间的社会意义"①.在当前的文学创作领域,作家们似乎感知到了地域空间的变化及其所生发出的吸引力,地域空间成为很多作品中的重要叙事元素,如路内的《雾行者》,葛亮的《北鸢》,林森的《关关雎鸠》等,除却青年作家,在中国堪称经典作家的作品中也能够观察到对空间的某种"再发现",我将选取余华的《文城》,王安忆的《一把刀,千个字》和贾平凹的《暂坐》为分析对象,这三部作品中蕴含了不同于作家以往创作习惯的地域书写方式,作为三位作家的新作,这三部小说皆出版于2020年以后,其写作呈现的是对地域空间的最为当下性的感知,"我们处在形成并发展于空间时代的社会中,更有可能意识到所考察文本的空间性"②.
空间悖论、经典作家
B0-0;F299.21;A8
中国人民大学拔尖创新人才培育资助计划
2023-04-0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8页
195-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