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4-4434.2017.01.002
《诗经》史诗与周民族的历史建构
《诗经·大雅》中的五首史诗性作品,《生民》《公刘》《绵》《皇矣》和《大明》,依据诗歌本身的叙事模式与特点,可以清晰地区分为历史实录型、神话夸诞型和仪式记忆追述型三种.它们的产生,分别关联于不同的文化背景与思想形态:《绵》《大明》所展示的清晰的历史叙事,是古公亶父“作五官有司”的成果;《皇矣》《生民》的神话记忆,是乐官在剥离了记史的职责之后,专注于仪式颂赞,美化和神化先祖的产物;《公刘》则是在宣王不藉千亩的背景下,公卿大夫通过复现仪式活动所承传的模糊的历史记忆献诗以谏的产物.因此,周民族关于先祖的历史记忆,存在着一个建构的过程.在乐教占主导地位的西周时代,由乐官主导建构起来的后稷诞生、公刘重农、文王受命的历史记忆,反过来影响了后世史家的历史叙事.《史记·周本纪》关于周族发展史的历史叙述,便是史官接受乐官文化影响的结果与体现.
《诗经》、史诗、叙事、历史建构
40
I206.2/.4
2017-05-2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8页
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