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0-8284.2016.10.040
中东欧地缘政治新态势
张健在《现代国际关系》2016年第6期撰文指出,美、俄、欧、中东欧作为中东欧地缘政治博弈的四大主体,各有盘算,彼此利用,又相互猜疑。因此,未来很长时间内,四方激烈博弈态势难改,且有阶段性恶化的可能,但不大可能失控。其一,美欧亚地缘战略目标决定其仍会采取种种手段,特别是利用中东欧,遏制俄罗斯发展,阻碍欧俄合作及欧亚地区经济融合,美俄矛盾是四方博弈的主导性矛盾,即便欧盟有改善与俄关系意愿,由于美国因素的存在,中东欧也很难避免陷入地缘政治斗争。其二,北约与俄结构性矛盾仍会不时凸显,北约与俄罗斯是天然的对手,在阿富汗教训及乌克兰危机背景下,北约很大程度上已“重返欧洲”,专注本土防御,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在中东欧的军事存在,对于北约的步步进逼,俄必然会做出防卫性反应,如此恶性循环,中东欧地区地缘政治斗争势必加剧。其三,部分中东欧国家“惧俄”“仇俄”情结难解。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等波罗的海三国,与俄各种历史、现实问题扯不断、理不清,对俄恐惧、敌视几乎成为本能;波兰是中东欧大国,也是北约和欧盟成员国,历史上3次遭俄瓜分,使其对俄担忧和仇恨很难忘怀故,一些明显针对俄罗斯的行动自然引发俄强烈反弹,加剧彼此反感甚至仇视情绪;罗马尼亚虽相对距俄较远,但因为摩尔多瓦问题,对俄也有较强敌视情绪。其四,东欧国家不乏地缘政治斗争引爆点。乌克兰危机是此轮中东欧地缘政治斗争的催化剂,引发欧、美、俄及中东欧国家新一轮互动和博弈,目前看,乌克兰危机虽已缓和,但并未消失,甚至有恶化的可能。
中东欧国家、地缘政治、政治斗争、乌克兰危机、俄罗斯、政治博弈、结构性矛盾、波罗的海三国、战略目标、现实问题、四方、情绪、欧亚地区、欧盟、摩尔多瓦、罗马尼亚、历史、拉脱维亚、军事存在、经济融合
D5 ;F74
2016-11-2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页
219-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