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2-1698.2015.08.010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对批评者的批评
在当今技术逻辑话语主导生活各领域的现代性场景下,对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理解也呈现出技术逻辑的思维范式,根据上述范式可以推演出该规则的五个可能的命题,以五个命题为基准点继续推演,招致的将是对该规则的现代性批评.据此,反证了运用单一技术逻辑推理的几何学思维范式不足以证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道德判断的知识完备性和实践应用上的道德正确性.然后,追溯检验了儒家伦理传统和古希腊伦理传统当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初意义,进而,证明并揭示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伦理意蕴:它不是标准化的道德规范,而是启发我们“道德地思考”的伦理视域.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道德规范、伦理视域
F12;I10
2011年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儒家伦理传统与现代企业伦理研究”11ZD014;南京财经大学科研基金项目“我国企业伦理发展的未来样态及实现机制研究”A2011006;2014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儒家伦理传统与现代企业伦理个体微观层面的关联性及启示”2014SJB128
2015-09-1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0页
10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