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2-1698.2012.03.021
明清江南城镇的兴盛及其文化辐射功能——以《鸳鸯湖棹歌》的唱和为考察中心
明清时期,在商品经济繁荣的大背景下,我国江南地区的城镇大量涌现,成为城市化发展的重要标志.这些城镇不仅是财富的宝地,而且是人文的渊薮,其文风之盛,几可于一些大中城市相颉颃.康熙十三年(1674),作为梅里词派主要代表的朱彝尊,写下了一百首以嘉禾平原城镇为歌咏对象的组诗——《鸳鸯湖棹歌》,由此引发了历史悠久的唱和行为,成为引人瞩目的文化现象.本文通过对朱彝尊原诗及和诗的文化解读,及其刊刻情况的梳理,旨在探讨本时期江南城镇所具有的独特的文化辐射功能.
《鸳鸯湖棹歌》、唱和与刊刻、江南城镇、文化辐射功能
TU9;I20
上海市重点学科中国古代文学S30403
2012-08-2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5页
186-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