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760/cma.j.issn.2096-2932.2019.04.009
新生儿先天性高胰岛素血症致病基因突变及临床诊治分析
目的 总结先天性高胰岛素血症新生儿致病基因突变及临床诊治情况.方法 对2015年2月至2018年2月北京儿童医院新生儿中心收治、经基因全外显子组测序证实存在致病基因突变的先天性高胰岛素血症患儿基因突变特点及临床诊治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共纳入8例患儿,其中男5例,女3例,起病时间为生后(13.2±6.1)h(2 h ~2d),主要表现为反应弱、抽搐、拒乳等.3例(3/8)对二氮嗪治疗有效.5例(5/8)对二氮嗪治疗反应差,予奥曲肽治疗,其中3例(3/5)对奥曲肽治疗有效且出院后6个月随访血糖稳定在正常范围;2例(2/5)对二氮嗪和奥曲肽治疗均无效,其中1例行胰腺部分切除术但术后6个月内仍有1~2次低血糖发作,另1例家长放弃治疗后短期内死亡(具体不详).8例患儿中的7例(7/8)为ABCC8基因(编码胰岛β细胞钾离子通道蛋白磺酰脲受体蛋白SUR1)杂合突变,表现为多位点基因突变,包括c.4414G>A、c.221G>A、c.1773C>G、c.4352T>C、c.2924-9C>T、c.4198+ 1G>T、c.2509C>T、c.2331G>A、c.4316A>G、c.47G>C位点,其中3例(3/7)为复合杂合突变,对二氮嗪治疗均无效(2例对奥曲肽治疗有效,1例对奥曲肽治疗仍无效);余4例(4/7)为杂合突变,其中2例(2/4)对二氮嗪治疗有效,1例(1/4)对二氮嗪无效但对奥曲肽有效,1例(1/4)对二氮嗪及奥曲肽均无效.8例患儿中1例(1/8)为GLUD1基因(谷氨酸脱氢酶基因)c.1388A>T位点杂合突变,对二氮嗪治疗有效.5例(5/8)对二氮嗪治疗无效患儿均为ABCC8基因突变.结论 编码胰岛β细胞钾离子通道蛋白磺酰脲受体蛋白SUR1的ABCC8基因是新生儿先天性高胰岛素血症最常发生突变的基因,该基因的多个位点均可发生突变而导致先天性高胰岛素血症,临床药物治疗的不同效果可能与不同基因突变类型有关.
高胰岛素血症、基因、二氮嗪、奥曲肽、婴儿、新生
34
加拿大健康卫生研究院母婴团队建设项目CIHR CTP 87518CIHR Team of Maternal and Infant Care of Canadian Institute of Health ResearchCIHR CTP 87518
2019-08-0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5页
286-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