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声剧社京剧艺术生产体制探賾
1938年,刘仲秋、郭建英、封至模、任桂林等人以救助难童和改良国剧为动机,在西安发起创办了夏声剧社."董事改组事件"后,夏声剧社四个附属机构仅存夏声戏剧学校.1943年,夏声戏剧学校离开西安,前往重庆、成都、上海等城市"旅行公演".夏声剧社在经费拮据的情况下培养了马科、齐英才等京剧名家,开创了颇具现代意识的京剧艺术生产体制."民主共和制"的运行体制规避了传统京剧"班主制"的弊端.夏声剧社制定的管理机制与夏声戏剧学校推行的"实验戏剧教育"培养机制,均成为剧社运行体制的有效补充.夏声戏剧学校在实际运营过程中,尽管"顶层设计"艺术生产体制存在执行的"完成度"问题,但作为战时京剧改良组织的"制度空间"无疑是富有现代意义的.
夏声剧社、"寓救于教"、艺术生产体制、夏声戏剧学校
43
J809;I207.3;J614.93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陕西省社科基金项目
2022-10-2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0页
116-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