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清末上海灯彩戏的流行及其特征、意义

引用
清同治年间,为迎合上海观众的审美需求,与蓬勃向上的京剧演出争夺观众,昆剧演出以灯彩为号召,流行于一时;光绪初年,伴随着大批昆剧艺人加入以京剧为主的茶园,将昆剧独有的灯彩戏引入京剧,上海京剧舞台由此掀起竞演灯彩戏的热潮.以《洛阳桥》(1880)、《斗牛宫》(1888)为代表的京剧灯彩戏,在演出时间、题材表现、演出形式、灯彩砌末等方面已基本体现海派京剧的审美特征和艺术内涵;灯彩运用上,京剧灯彩戏已具备海派机关布景的雏形.清末上海灯彩戏的流行,为海派京剧的形成奠定重要的基础.

灯彩戏、《洛阳桥》、《善游斗牛宫》、海派机关布景

2020-09-1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9页

52-59,66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戏曲艺术

1002-8927

11-1172/J

2020,(3)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