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论对儿童敏感期理论的检讨与超越
儿童敏感期理论虽然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但对这一科学理论的过分偏爱、强调与固化,就有可能成为一种观念绑架,使儿童教育呈现出内容客观性、时空限定性、过程结构性与方法模型化等弊端,并最终抑制儿童生命的多样性、差异性与复杂性,导致儿童生命差异同化的恶果.生命论是以人内隐的冲动、理性、情欲与意志为根基,阐述生命本质的思想体系,它视教育对象为灵魂寓于肉身的实在整体,认为教育目的在于释放自然赋予儿童的天性,教育内容是起于感觉而凝于肉身的精神品性,教育过程是肉身与世界联动的自然过程,教育方法就是让生命意识觉醒,让自主思考、勤奋与善良成为儿童的习惯,具体教育实践策略包括:矢于性,以激扬心灵超越敏感期理论之观念绑架;兴于乐,以游戏消解敏感期理论之教育内容的客观性;启于动,以身体运动超越敏感期理论之教育时空的限定性;成于养,以培植“土壤”解构敏感期理论之教育过程与方法的结构性.
儿童发展敏感期、儿童敏感期理论、生命论、差异同化、解放教育
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重点资助课题“从机械论到生命论:六年制公费师范生‘前段’英语教学方法变革研究”XJK18AJC001;2015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儿童教师心理求助及影响因素的结构模型研究”15YJC190018;湖南文理学院校级项目JGZD1720,HN2013009
2018-11-2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9页
5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