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8-4355.2020.02.10
涉外定牌加工的法律性质及商标侵权判定的重新审视
从文义解释、历史解释、体系解释的法解释角度,以及从法政策角度,《商标法》第48条中“用于识别商品来源”应解释为不带地域范围限制的纯目的条款.定牌加工中加工人贴牌行为的目的为交付工作成果、获得加工报酬,不能享受商标带来的价值和收益,不具有将商标用于识别商品来源目的,不构成商标使用;定作人委托贴牌行为属于生产行为,具有将商标用于识别商品来源目的,构成商标使用,其在“两同情形”构成商标侵权行为,除非能以先用权进行违法阻却抗辩.如果定作人构成直接侵权,则对加工人应视其是否履行必要注意义务及相关义务,判断其是否构成间接侵权责任,具体适用标准建议创设性引入间接侵权中的红旗标准和避风港规则进行漏洞补充.定牌加工中对不同主体进行区分并赋予不同法律后果,可克服诸多弊端,达到既保护合法正当的定牌加工贸易,又保护境内商标权人合法权益的良好效果,也符合权责一致性原则,公平且正当.
定牌加工、商标使用、间接侵权、帮助侵权
22
DF522(民法)
重庆市教委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项目“'科技+文化'融合创新背景下数字文化城市建设知识产权问题研究”19JD005
2020-07-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2页
115-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