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素质与心理健康关系模型构建:对PTH和DFM的超越
在对精神病理学模型(PTH)和心理健康双因素模型(DFM)批判性吸收的基础上,整合我国心理素质研究成果,借鉴中医体质学、易感性(素质) 应激模型和积极心理学等相关研究成果,尝试构建了心理素质与心理健康关系模型.该模型包括机制层级、评估与目标层级两个相互关联的层级,强调心理素质在心理健康中的关键核心作用,主张将心理素质纳入个体心理健康整体状况的评估与诊断体系之中,分类定性评估与定量评估相结合,并按个体所处的不同类型安排与其相适宜的预防和干预措施.
心理素质、精神病理学模型、心理健康双因素模型、积极心理学、本土化
38
G443(教育心理学)
2010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后期资助重大项目"当代大学生社会适应的心理学研究"10JHQ003;项目负责人:张大均;2010年度重庆市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青少年心理健康双因素模型建构研究",项目负责人:张大均
2013-01-2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8页
67-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