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4-0188.2020.05.033
从军事医学地理学视角分析埃博拉出血热发生与防治新进展
埃博拉出血热是埃博拉病毒所致急性烈性传染病,该病于1976年首次发现于非洲南苏丹和刚果民主共和国,2013~2014年因埃博拉而死亡的人数已经超过了自1976年首次有记载的疫情暴发以来的死亡总数[1].埃博拉病毒分为扎伊尔型、苏丹型、塔伊森林型、雷斯顿型和本迪布焦型.感染后潜伏期一般为2~21 d,患者大多有迅速发热、肌肉疼痛、寒战和头痛等症状,之后出现咽痛、呕吐、腹泻等,约1/2的病人有出血症状,病死率较高,约在50%~90%[24].埃博拉病毒的自然宿主尚不明确,大多数认为是非洲果蝠,也可能是猩猩、猴子等[5].笔者从军事医学地理学角度,探讨其在埃博拉疾病发生、防治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为军队卫勤保障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埃博拉病毒、出血热、军事医学地理学、防治、进展
30
R512.8(传染病)
全军后勤科研计划重点课题BLJ18J005
2020-06-1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3页
466-4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