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4-0188.2016.12.016
改良法建立内膜损伤致大鼠颈动脉狭窄模型
目的 改良球囊致内膜损伤建立大鼠颈动脉狭窄模型,并对其发生机制作初步探究.方法 42只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n=21)和假手术组(n=21),模型组利用10 ml注射器针头模拟球囊抽拉致内膜损伤建立颈动脉狭窄模型;假手术组除针头抽拉损伤外,其余处理与模型组一致.伊文思蓝染色观察两组(每组3只)术侧颈总动脉内膜损伤差异;分别于术后1、2及3w取两组颈总动脉(每组每次6只)行HE染色,观察血管狭窄变化;将2w颈总动脉行α-smooth muscle actin免疫组化染色及二氧乙啶(DHE)测量活性氧(ROS)含量.结果 伊文思蓝染色指示,针头抽拉区域内膜损伤.HE染色显示,模型组术后1w时内膜开始增殖,2w时内膜快速增殖达到1 w时的6.1倍,血管狭窄形成;3w时内膜缓慢增值达到1 w时的6.8倍.α-smoothmuscle actin染色指示新生内膜大部分为平滑肌细胞(VSMCs).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ROS表达量急剧升高(P<0.01).结论 利用注射器针头抽拉成功建立大鼠颈动脉狭窄模型,其机制可能是内膜损伤使ROS含量升高,诱导VSMCs由中膜迁移至内膜并恶性增殖,从而导致颈动脉狭窄发生.
注射器针头、颈动脉狭窄、大鼠模型、ROS
26
R543.4(心脏、血管(循环系)疾病)
全军医学科技“十二五”重点项目BWS11J067
2017-01-1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4页
1409-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