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药物经济学角度,慎重选择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初始核苷(酸)类药物
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CHB)因病程长、HBV DNA及ALT波动等因素,较HBeAg阳性CHB患者更易进展为肝硬化、原发性肝癌(HCC)等终末期肝病。现在多数学者已达成共识,即对HBeAg阴性CHB进行长期抗HBV治疗。目前,抗HBV药物主要分为两大类:干扰素类和核苷(酸)类似物(NUCs)。干扰素疗程固定,但治疗中的低HBV DNA阴转率、停药后的低远期反应率和高复发率提示治疗效果不理想”1-2”;NUCs包括:拉米夫定(LMV)、阿德福韦酯(ADV)、替比夫定(LdT)、恩替卡韦(ETV)、替诺福韦酯(TDF)。LMV和LdT是治疗的有效药物,遗憾的是病毒耐药发生率较高。ADV、ETV和TDF的耐药发生率较低,但ADV抑制病毒能力相对较弱,ETV抑制病毒能力强,但价格较高,而TDF在我国尚未上市。HBeAg阴性CHB因其本身的难治性和用药的长期性,患者很难承受疾病、药物所带来的精神及经济负担。根据当前药物所能达到的有限治疗水平和我国国情,在对HBeAg阴性CHB初始抗病毒治疗时,为实现长期、有效抗病毒治疗,如何在保证药物的安全性、有效性的基础上,兼顾经济性,仍然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病毒性肝炎、乙型、HBeAg、阴性、核苷(酸)类似物、成本-效用分析
22
R956(药事组织)
2016-07-2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227-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