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儒家视野内的怨及其化解

引用
儒家以怨的发生、危害和化解为理论框架,构建了个体和社会怨情的理论体系.道德人格的缺失是个体怨情产生的根本原因,耽溺于利、为善以求福报和不忘旧恶是个体怨情产生的直接原因.个体怨情压抑于心,危害着心理健康,扭曲着道德人格.儒家通过涵养道德人格化解个体怨情的路径可以概括为:求仁而得仁则无怨;忠恕则无怨;安于礼乐则无怨;诗可以怨;以直报怨.社会怨情的产生主要源于苛政、不公和重刑轻教.社会怨情是社会动乱的根源.儒家化解社会怨情的路径可以概括为:闻怨而敬德迁善则民无怨;政均则民无怨;仁政则民无怨.

怨、儒家、道德人格、心理健康

38

B8409(心理学)

安徽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SK2018A0029;安徽大学博士科研启动经费项目

2018-07-0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5页

199-203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心理学探新

1003-5184

36-1228/B

38

2018,38(3)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