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理消费者为何“言行不一”:解释水平的视角
伦理消费(Ethical consumption,EC)是指消费者在获取、使用或处置产品时考虑到个人消费行为对社会、环境或动物福祉的影响.虽然伦理消费日渐流行,但在金钱支付时伦理消费的态度却往往难以转化为实际的行为,即言行不一.本文从解释水平理论视角出发,以“心理距离→解释水平→个体反应”为分析框架展开.从时间维度上来说,在态度评价阶段和产品选择阶段两个时间点上,消费者与伦理产品的心理距离远近不同,分别激活了高低解释水平表征;高低解释水平下个体在动机和认知上又存在诸多差异,这种差异导致两个阶段的反应不同,继而出现伦理消费者态度与行为的分离.未来研究应重点关注如何根据解释水平理论有效提高伦理消费行为.
伦理消费、态度与行为的分离、解释水平
25
B849;F713.55(心理学)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502157,71502120;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15BSH005;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3YJCZH164;信阳师范学院‘南湖学者奖励计划’青年项目
2017-04-1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2页
511-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