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度促进人们与垃圾分类中的志愿者合作及其作用机制
垃圾急剧增长严重污染环境,亟需垃圾分类和减量,没有桶前志愿者监管,垃圾混放污染率居高不下.而居民不配合志愿者的情况时有发生,如何促进居民与志愿者合作?基于声誉关注和社会距离理论,为解决垃圾分类困境,本研究实施3个情境实验和1个质性访谈调研,考察对志愿者的熟悉度(高/低/陌生)、志愿者年龄(小学生/年轻人/老年人)如何影响不同年龄的居民(中青年和老年人)的合作性,及其内在作用机制.结果发现,人们对志愿者熟悉度越高,合作性越高;在低熟悉条件下,对老年志愿者合作性更高(实验1和实验2).同中青年被试相比,老年被试对老年志愿者的合作性更高,但同陌生志愿者的合作性低于中青年被试(实验2).社会距离和声誉关注可作为熟悉度促进合作的心理机制,起到链式中介作用(实验3).多元回归分析和质性调研结果表明,社区里居民熟悉的志愿者监管引导,及居民自身的亲社会性,在垃圾分类推广中起着关键作用.这些重要发现为垃圾分类的推行及降低成本提供了参考价值和科学支撑.
熟悉度、年龄差异、声誉关注、社会距离、合作
55
B849:C91(心理学)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与日本学术振兴会共同研究资助项目;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科研项目;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科研项目
2023-09-2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4页
1358-13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