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6842/j.cnki.issn2095-5588.2016.03.004
贫困大学生内隐亲社会倾向研究
关于亲社会行为产生的原因目前尚无定论,有研究提出弱势效应能够引发个体的亲社会倾向,本研究假设,贫困大学生在长期的、持续性的现实压力造成的弱势情境中,将比普通大学生更具有亲社会性。研究发现:(1)在内隐亲社会评价和内隐自我亲社会评价方面,两类大学生相容联合的反应时都明显比不相容联合的反应时短,说明他们都有明显的内隐亲社会倾向;(2)在内隐亲社会倾向方面,贫困生对亲社会行为的评价比非贫困生更积极,且贫困生对自我的亲社会倾向评价也显著高于非贫困生;(3)贫困大学生的外显和内隐亲社会倾向在大多数维度相关不显著,仅内隐亲社会评价与外显公德行为存在显著相关。
贫困大学生、内隐联想测验、内隐亲社会性
B848.4(心理学)
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学习型大学场域与反思性学习惯习的交互建构---基于主体性发展的大学生学习的系统生成”15YJC880097;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中的第三方介入机制研究”14CSH01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的方法途径研究”12BKS093。
2016-04-0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6页
144-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