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2095-5588.2014.12.013
偷窃癖者的鉴别、干预及心理进展评估-偷窃癖者的鉴别及用绘画作为心理进展评估的案例
一、前言<br> 偷窃癖,俗称偷窃狂,人们对其模糊的印象多来自影视作品或新闻报道,生活中并不常见。这是一种病理性偷窃,根据美国精神学会《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第四版(DiagnosticandStatisticalManualofMental Disorders,4th,DSM-Ⅳ)的评判标准,属于习惯与冲动控制障碍,需要对其进行心理干预。偷窃癖者并不因确诊而享有法律免责权,偷窃行为被发现后,当事人往往被认作品行恶劣、行为不端,由此而来的社会压力会给当事人带来新一轮的心理危机。因此针对偷窃癖者的心理疏导不仅有助于减轻其反复偷窃行为,也有助于其恢复自信、从悲观自责的状态中解脱出来积极生活。但现实是,偷窃癖者及其家属主动寻求心理干预的案例并不多。
偷窃、鉴别、心理干预、评估、绘画、行为、精神障碍诊断、当事人、冲动控制障碍、影视作品、新闻报道、心理危机、心理疏导、评判标准、积极生活、免责权、病理性、自信、状态、印象
D9 ;R74
2011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当代中国大众文化价值观研究”项目批准号11JZD006;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重大科研培育项目“青少年网络行为动力模型与干预技术研究”编号CCNU11C010015子课题“社交网络中青少年人际信任的影响研究”编号CCNU11C01005-24。
2014-12-1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4页
4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