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孔识别特异性本质的ERP研究
本研究记录了16名被试在完成有整体结构变化和局部特征变化的面孔/房屋图片的一致性判断时的脑内时程变化,以期对面孔识别的特异灶本质进行探讨。结果显示,N170波幅和潜伏期的刺激类型主效应显著;面孔/房屋所诱发的N170成分在波幅和潜伏期上均不存在加工方式上的显著差异。晚期成分(300~700ms)上也得到类似的结果。这表明:面孔与房屋(非面孔)的加工在早期和晚期成分上都有差异性,体现出面孔的加工在早期视觉刺激的加工和晚期识别的加工上都具有特异性;晚期识别加工的脑电结果不支持“面孔识别是整体的,结构的,而非面孔客体的识别是局部的,基于特征的”加工观点。
事件相关电位、面孔识别、特异性、N170、半球优势
27
B844.3(心理学)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970892;西南大学国家重点学科“基础心理学”基金项目NSKD08002
2012-04-2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459-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