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代"南来文人"的清宫想象——以《清宫秘史》《倾国倾城》《德龄与慈禧》为例
香港影片《清宫秘史》(1948年)、《倾国倾城》(1975年),以及话剧《德龄与慈禧》(1998年)各自风靡一时.三部作品从三种不同的视角讲述了同一段历史,具有显见的亲缘性.朱石麟与姚克的珍妃是一位"英雄";李翰祥则颠覆前作,塑造了抑郁而不愚昧的慈禧;何冀平又在此基础上引入"内在的他者"——德龄.四位创作者在不同情势下由内地赴港,分属三代"南来文人",作品中的清宫想象也折射出不同的"北望"姿态.《清宫秘史》仍是海派文化的"借地还魂";李翰祥在经历了社会动荡后竭力剔除作品的政治涵义,在《倾国倾城》中展现出"恋物癖"式的历史怀想;何冀平则在历史转折之际重新召回政治意味,将《德龄与慈禧》作为其理想的"九七"答卷.
清宫秘史、倾国倾城、德龄与慈禧、南来文人、文化意味
207
J82(中国戏剧艺术)
2023-04-1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3页
138-150